查看原文
其他

又美又实用!一位“超级妈妈”的亲子空间设计及收纳秘诀

Miss不要 尖叫童年 2020-02-17


♫ 尖叫君语 ♫


国庆长假除了出游,还适合做什么?当然是收纳整理咯!带娃把家里里里外外清理一番,又可以元气满满地“活下去”了。说到收纳,相信最让麻麻头疼的是娃的东西,偶然看到这位天蝎妈妈的收纳理念和方法,太赞了,和大家分享一下。文章篇幅略长,但满满干货,建议看不完先收藏或分享,留着一定有用!


授转自 | Miss不要(ID:himissno)


●●


我笃信一个家所呈现出来的样子,是与人的生活与内心状态互为示现;而当它作为养育场所存在时,其传达的微妙情感和价值内涵,更是一点点塑造着孩子的灵魂。


我认同蒙特梭利关于0至6岁的儿童是吸收性心智的看法,即这一阶段的孩子会不加选择地从环境中汲取大量信息来发展和完善自我,如同海绵吸水,水是什么色,海绵便染上什么色。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你如何照顾一个家,便是如何照顾孩子的心


一直以来,我想要给厅长的,便是一个兼具秩序美感爱意的家。


▼在家中,随处摆一些花草,教孩子照料它们。


家的意义,远不止栖身之地。


当你从不思考,也全不在乎,它便简化为一个冰冷的、毫无生命力的所在。对于不得不成长于其中的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没有可复制粘贴的两个家,也没有通行的整理技巧,比急不可耐动手拾掇更紧要的,是屏息静气,对当下状态作一番检视:想想曾经理想中有孩子后的生活是怎样?


在这里,我分享几条一贯留意的亲子空间规划及收纳原则。


原则一

简化:从源头上杜绝冗余


常听人说,孩子的东西多得家里都没地方下脚了。


初为人母时,我也经历过一段母爱泛滥疯狂囤物的时期,恨不能倾尽所有,将世上好物尽皆奉于这一个小小婴孩面前。与孩子的“热恋期”过去后,理智开始重新运作:我那只需注视拥抱一些共读时光简单游戏便满怀喜悦的孩子,真的需要这么多玩具吗?


我决定“简化”。以玩具为例:

①丢弃破损及零件不完整,丧失利用价值的玩具

这样形容似乎有些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无情,实际做法是请厅长对它们说“谢谢”、“再见”,而后交由妈妈处理。


残缺及破损的玩具            
弃置箱


②把不感兴趣及不合乎年龄的玩具转送他人

将那些反复玩过许久、几乎可以确定她不会再感兴趣的玩具(通常是些偏低龄的玩具),放入“转送箱”,伺机或送人或捐赠,让它们继续发挥余热。当然,也会留下她曾经尤其宠爱、有着特殊意义的少数派,供她将来念旧。



偏低龄的玩具


转送箱



过早购入的"超龄"玩具
等待箱



“现役”玩具的一部分
替换箱



对于不明就里或出于冲动提前购买的“超龄”玩具,则存入“等待箱”,待她能够驾驭时再交与她。即便是“现役”正在玩的玩具,也将一部分转入“地下”(“替换箱”),只留她“应付”得来的量,且将这个“量”固定下来在玩具架上展示。


将四个箱子贴上标签

存入“玩具中转站”(储藏室)



给玩具做“简化”后效果是非常的直观可感的:全部玩具都在目力所及之处,我们甚至清楚每一件的具体位置。绘本、衣物和日常用品,也用相似方法进行简化。要相信给孩子“可控”的选择,他们能够更专注而深入地玩耍、阅读。


▼简化后的玩耍区:由书柜底下两层、玩具架和游戏厨房围成,全部玩具一目了然。



▼简化后的阅读美劳区:正在使用的书和美劳用品全在这里。




原则二

友好:创造条件让孩子“自己来”


我曾无数次绝望而无力地发号施令:“把玩具收起来!”但多数时候,只能做那个“擦屁股”的人,落得身心俱疲,亲子关系剑拔弩张。也试过自作聪明将她的物品藏起来,或置于高处,不许她染指,由我一手安排她的日常。


深入了解蒙氏理念后,我意识到上述做法何其愚蠢且低效,并开始思考:什么样的环境对于孩子来说才是真正“自由”的?


举目四顾,这个以为“全是孩子的东西”的家,真的是孩子需要的生活空间吗?我痛定思痛,着手设计一套邀请她自主管理,而不是仅为我方便整理而存在的收纳制度。


将玩具统一置于书柜底下两层

方便孩子取用


▼ 

订制的低矮玩具架与书柜并列

玩具全部收纳于此集中管理



开放式绘本架与配合其尺寸的方格置物柜

组成阅读区


首先,我将她的物品统一放置在她能够轻松够到的低处,便于她自由取用;参考蒙氏做法,添置一些儿童尺寸的家具,让她在家中得以和成人一样活动自如。


规划出她的专属活动区域,包括位于客厅的玩耍区阅读区美劳区,以及玄关、餐厅、卧室及浴室等处为她辟出的独立空间;她很快明白这些是她的“地盘",供她自由使用并负责照管。


这样充分考量了孩子需求的环境布置,无时无刻不在传递着一种“我相信”、“你可以”的“煽动”信息;她迫切想要自己作主的愿望得到尊重和满足,每日愉快地穿梭于她的“领地”之间,像只筑巢的燕子,忙忙碌碌不亦乐乎。


  • 美好表面下的麻烦


然而,我们很快便会遇到新的麻烦。比如,明明已采用“友好”的开放式收纳,孩子仍很难拿到她想要的玩具或绘本;事先已订下规则边玩边收,她也乐意遵守,但总是不能令物品各就各位,最后只好乱塞一气;有个不错的开头,新鲜劲头过去便又我行我素原形毕露。


这时我和她都会感到泄气:仍有哪里不对劲?我像端详一件视若珍宝却无人问津的作品一样,反复审视新系统的每一个细部,很快便发现端倪:


以乐高为例,之前使用的整体式收纳柜,两层收纳盒之间没有预留出足够空间,她须得拉出盒子才能看见内容物,拿取和归位都多出一个环节;再者,盒子过大过重,加上拼插式的固定法,对两岁孩子而言,收纳难度太高。


看似清爽的整体式收纳

对厅长而言难度太高


改用轻巧的浅型收纳盒,将四大盒乐高分装为八小盒,再用并列展示代替上下堆叠;如此,她一眼便能看清盒中物品,不需多余动作,取放都轻松。



使用低矮而平阔的篮子收纳

保证充足留白


笨重的大型玩具

采用带拉手的篮子收纳,方便孩子搬动


绘本也有类似麻烦。开放式绘本架倒十分方便,但她偶尔也会想从“图书馆”(方格置物柜-放一些不常读的书)里挑一些书来看。立式收纳的方式,若排列过于紧凑,需抽出绘本才能看见封面,还回去时又有“插”放的高难度动作;为方便她操作,我特意通过简化将书收纳得十分松散,但这样一来又有东倒西歪的问题。


最终,我使用牛皮纸文件收纳盒来分装绘本,每盒不要塞得太满,以她能够轻松拨动检视封面,以及不费气力将书丢进去为宜。大开本绘本上部与架子之间很难有充足留白,但拉出其中一个分装盒的难度以及造成的混乱,相对一字排开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使用文件收纳盒分装绘本

轻松将书丢进去


孩子难以维持收纳制度的一贯性,除了收纳系统使用起来不方便,有无可能她很难记住物品的存放位置,或者即使记得,行动起来实则无趣?怎样能够令整理成为一种游戏,让孩子在玩耍中学会“自己来”?不妨践行蒙氏提倡的做法,利用标签进行错误管理


拍下玩具照片,用证件卡制作标签

在墙面标记收纳位置


对于有特定收纳工具的玩具

直接将照片贴在收纳篮上



在架子一侧贴上玩具“全家福”

帮助孩子进行错误检视


使用图片标签不仅是有益的收纳辅助手段,更是一种愉快的游戏方式——图象思维可是低龄孩子的强项,并且他们对配对游戏的热情一时不减。


如此,利用“游戏力”轻松克服来自孩子意愿上的阻力,比干巴巴地请求他们“把玩具放回去”实在有效又有趣太多。


游戏力在收纳上的运用不一而足。比如,利用游戏帐篷给毛绒玩具们搭一个“家”,在“家”里摆放上“小床”和“小沙发”,不消提醒,她也会记得每晚要送毛茸茸的朋友们“回家”,将它们“哄睡”——《不睡觉世界冠军》里,黛拉不就是这样做的?


用绘本告诉孩子,

动物朋友们该回家睡觉咯!



又或,建一座“停车场”(将警示胶带粘在瓷砖地面),小推车和踏行车,都要停放在各自的“车位”上。



▼将车子停进各自的“车位”吧!


原则三

规则:学习照顾环境和自我管理


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破坏王。在许多人心中,这似乎是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令人欣慰的是,几乎所有孩子都能够经由恰当的引导和示范,学会照顾环境和自我管理


分享几条我与厅长一向坚持的“家规”(很“蒙特梭利”);对于她来说,它们一点也不复杂,既好记忆也好操作,而对于我来说,更是令我得以从全职“保姆”的困境中全身而退的不二法宝。


1.边玩边收


从她能够自由爬行起 ,我便鼓励她自己爬去玩具架那边,选择她感兴趣的玩具,玩完再放回去,绘本也一样。


再大些,不管是对语言还是对行为的完整和连贯性都理解得更好;这时候,给她一些简单、清晰的指令,如“玩完要把玩具放回去”,和她一起整理,既是春风化雨的身体力行,也是无需刻意为之的绝佳亲子活动。


教孩子边玩边收,保持整洁。


不易搬动的玩具,

替孩子准备托盘或篮子等“转运”工具


2.划定玩耍区域


为让玩耍更轻松有趣,更重要的,使善后工作更易进行,我为不同类型的玩具划出相应玩耍区域。


①厨房游戏和大部分美劳工作,适合在小桌子上进行。为此,我特意选择十分轻巧的宜家儿童桌,好随需挪来挪去。


②需要较大场地的搭建类游戏,如城堡积木和火车轨道,在地板上玩最方便——用整张大块地毯,将玩耍区与客厅的其它区域区隔开来。单一和小型游戏,使用“游戏毯”或托盘界定玩耍范围,以免细碎零件四处散落。


用“游戏毯”限制玩耍范围

方便清理,也是有益的仪式



将毯子折叠起来

放进大号篮子,收在易拿放的地方


经常更新的独立小游戏

放在托盘中进行



另外,“游戏毯”和托盘也是一种代表游戏开始或结束的简单却有效的仪式,帮助她专注和有条不紊地玩耍。


3.爱惜所有


如果一直以来,所有物品只是在她眼前凭空出现又消失,无论你如何苦口婆心地教导,她也难生出惜物之心。让她亲眼参与和亲证它们的“生老病死”,结果便大不一样。


因此,进行简化工作时,我会邀她一起,由她来决定玩具、绘本及其它个人物品的去留及命运:哪些是你想留下继续和你作伴的?哪些可以送给更需要它们的小朋友?还有一些坏掉了,看看能不能修理?


定期给木头玩具打蜡

学习如何与所谓的“身外之物”愉快相处、事无巨细地照顾它们、建立积极和谐的物我关系,这些,看似无用,实则自有深义。我从不认为作为母亲,能够将什么“最好”的东西留给孩子;我能教会她的,不过一些简单却重要的事。



原则四

留白:成长需要空间和等待


成长这件事,有时是“随风潜入夜”的浑然天成,有时又要为人父母者付出难以想象的耐心来等待,给予恰到好处的空间去成全。这是对生命发展规律彻骨的理解和尊重,需要极大的宽厚和圆融。只就收纳这件小事,管中窥豹,聊聊如何在实实在在的琐碎日常中为成长“留白”。


1.不要求孩子每次都做到


暂时不想收的玩具

丢进“暂存篮”,想收时再收吧


玩具遵循“一物一篮”的收纳原则

不作过细分类


必要时使用“杂物篮”减轻分类压力

2.做到60分便好


乐高按系列分类

对于实际玩耍情形而言极不实用


改按她偏好和熟悉的游戏方式归类

玩耍和收拾都容易得多



乐高同样设置“杂物篮”

收纳难以明确归类的组件



虽然为归类作了留白,降低了收纳标准——她只要完成“放回去”这一个动作就好,我仍会时不时和她一起对物品进行“错误检视”,示范更理想的收纳方式:


①将放错的玩具归位,把东倒西歪的排列整齐;

②绘本可以按照高矮胖瘦、读过和没读过的、主题或语言(中文和英文)来列队。


诸如此类的讨论,本身也是一种有意思的学习过程,无形中加深她对事物之间关联的理解。


收纳孩子物品的家具和工具

要能够根据需要调整使用方式


3.保留随时调整的可能


为孩子打造的收纳系统,一定是要能够随她成长需要随时进行调整的。因此,我选择体量轻巧、易于搬动的定制化家具,配合开放式收纳工具来收纳她的物品。


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不受限制地任意变化家具的位置和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阶段的全新需求;她也能轻松将篮子或盒子搬来搬去,在不同地方使用。


补充一些收纳细节:


玩耍区


玩耍区由位于客厅中央、电视墙位置的落地书柜(我家客厅没有电视)底下两层、紧挨它排列的开放式玩具架、游戏厨房和“毛绒玩具家”(玩耍帐篷)围成,用整张大块地毯与其它区域区隔,延伸至阳台上的“家庭游乐场”——包括小型蹦床、海洋球池、滑梯和木马。


用大块地毯把玩耍区和其它区域分开


开放式玩具架


自制小游戏用托盘盛放

置于固定位置,时常更新


▼各种各样的分类,清晰直观


乐高统一收纳在书柜下部左侧空间

并按游戏习惯配合色系归类



▼乐高手册用活页文件夹收纳


选择自带储物功能的游戏厨房,

厨房玩具可一体收纳



如果条件允许,可以选择自带储物功能的游戏厨房收纳厨房玩具,将餐厨具、茶具组、仿真蔬果等分门别类摆放整齐。


阅读及美劳区


阅读区由一只开放式绘本架和两组方格置物柜(上下两个格子为独立的一组)组成。开放式绘本架用来收纳近期最受欢迎的“热门”读物,封面全部朝外展示,一来方便取阅和归位,二来也是效仿实体书店的做法,吸引她注意。


位于书柜另一侧的阅读区


绘本导读手册同样用活页文件夹收纳


阅读区同样使用不同风格的地垫作标识,放置了小桌椅,可以正襟危坐,老学究似地研习;地板上随意扔着小型蒲团和老少皆宜的舒适躺椅,供我们席地或坐或卧,轻松共读。


美劳区的一部分与阅读区相连


大部分美劳用品使用小推车收纳



美劳区由两部分组成。一部分与阅读区相连,另一部分则是位于同侧走廊的涂鸦墙区域。


带拎手的多格式工具箱

收纳小型美劳工具


一起不定期整理涂鸦收纳匣中的作品

由她决定留下哪些



附:美劳用品的收纳工具

带拎手的多格工具箱:收纳画笔、剪刀等小型美劳工具;

不带盖、A4大小的方形收纳匣:平时的涂鸦作品或拼贴画,

活动式文件收纳屉:美术用纸分门别类存放。


美术用纸分类置放



闲置的婴儿辅食分装盒

可用来收纳彩泥和颜料



美劳区的另一部分为相邻的涂鸦墙区域



涂鸦墙原为照片墙,厅长爱上涂鸦后,我将其改造为整面涂鸦墙(上半部仍用相框装点)。准备双面书写板,连同无尘粉笔、白板书写笔等涂鸦工具。


最后,附一张不着调的厅长家的平面图,供把玩。



附录(部分收纳家具/工具参考)



趁着国庆长假期,

好好收拾一下家里吧!

你如何照顾一个家,

便是如何照顾孩子的心。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Miss不要(微信号:himissno),作者:陌上依依,传媒硕士,互联网从业者,天蝎座,家有两岁狮子座女宝宝一枚(此处大量留白),育儿路上痛并快乐,屎尿屁里摸爬滚打,长存赤子心。


推荐阅读


已有23万+优秀父母订阅了尖叫童年

温柔地改变,给孩子高质量的亲子陪伴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